查看原文
其他

浅析:二战苏德双方坦克损失数字为何相差悬殊?统计方式有差异

hawk26 hawk26讲武堂
2024-09-07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用一种非常具体的方法来计算坦克的作战损失,因此相应的损失数字被隐藏了。

更准确地说,就是纳粹德国并没有“坦克在战斗中被击毁”的概念。与之相对的是,苏联陆军如果有一辆坦克被敌方炮火击中,导致车组(如果他们都幸存下来)无法进行修理,那么这辆坦克就被认为是被敌方击毁,并计入实际作战损失数字。

本文为俄罗斯军事博主“人民之友”撰写,本人翻译并编辑给大家分享。


如果一辆坦克的履带被敌方炮火击中并损坏,那么这辆坦克就不是被击毁,而只是被击伤。但是,如果发动机被炮弹击毁,或者炮弹击穿战斗舱并导致车组出现伤亡,那么这辆坦克同样算是被击毁。统计每场战斗中,被击毁的己方和敌方坦克数量,对于评估部队作战效果是非常必要的。受伤坦克会被排除在作战序列之外,直至其恢复作战能力,才重新计算到己方作战力量当中。


这样的统计方式,对于苏军指挥官来说,在上级面前隐瞒作战损失的坦克数量变得毫无意义。相反,你越早向向上级报告坦克的损失情况,维修部门会越早对受伤坦克进行修理,或直接补充新坦克进行补充。这样你损失一辆T-34/76,很可能得到一辆T-34/85,有时候作战损失越大,反而会得到更多更先进的坦克进行补充,接下来的战斗任务就会越容易。


纳粹德军的做法却与苏军完全不同。我们以德国少将穆勒-希勒布兰德(Müller-Hillebrand)撰写的《德国陆军 1933~1945》为例,说明纳粹德军是如何记录作战中出现的坦克损失情况。纳粹德军会将被击毁的坦克划入受伤坦克,并记录为因为技术原因而无法继续战斗的坦克。这就出现一个问题,即便这辆坦克被敌方炮弹击中,内部设备完全被摧毁,并出现车组人员伤亡,但它确实有理论上的修复可能。那么,这辆坦克就要被划入到受伤坦克,运往后方进行修复,而不是直接计入到战斗中被击毁。


这种统计方法就会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纳粹德军在战斗中被击毁的坦克数字被缩小了。纳粹德军记录的被摧毁的坦克显然是指在前线条件下,无法进行修复的坦克,这些坦克只能报废或送往后方报废。这一类别通常也会包括被敌方缴获的坦克,毕竟这些坦克对于纳粹德军已经无法挽回,只能算是彻底损失。

具体来说,纳粹德军统计坦克损失的方法与各国海军统计大型舰船的损失方法非常相似。以苏联红旗波罗的海舰队为例,1941年列宁格勒保卫战中,“马拉”号战列舰被德国空军轰炸而沉没。但由于锚地深度较浅,这艘战列舰坐沉之后,上部结构仍露出水面。因此,它并没有从舰队序列中删除,即它没有被“击毁”。其结果就是,“马拉”号战列舰在无法航行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服役。在列宁格勒保卫战期间,这艘战列舰仍然用它的三座主炮和高射炮坚持作战,直至列宁格勒解围。


纳粹德国以这种与海军类似的方式统计坦克损失,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妥,但在客观上达到了隐瞒作战损失的效果。比如,图中这辆纳粹德军的“黑豹”坦克,它这样的状态按照苏军标准就是被“击毁”,因为战斗舱发生弹药殉爆,有车组在坦克内部丧生。但是,按照纳粹德军的标准,它可以通过送往后方的方式,用几个月的时间进行彻底修复,然后交付给新的车组,它就不是被击毁。只要这辆“黑豹”残骸没有被苏军缴获而无法进行回收,它就绝对不会出现在“被击毁”一栏中。


同样以这辆“黑豹”坦克为例,如果它在苏军战斗序列中,就会算成几次“被击毁”。即使苏军回收部队认为这辆坦克仍然有修复的价值,并且送往后方工厂成功完成修复,也会计算到新生产的坦克数字当中,送往新的部队。


参看穆勒-希勒布兰德著作中的一段:1941年9月4日,德军东线的坦克情况,第1装甲集群(第9、13、14、16坦克师)中,53%的坦克处于作战状态,24%正在修复,23%被击毁。在第2装甲集群(第3、4、17、18坦克师)中,25%处于作战状态,75%正在修复。根据这个统计数字,这一时期,共有1586辆坦克处于作战状态,542辆正在维修,702辆被击毁(这个数字不包括突击炮和两个陆军司令部的预备役坦克师)。


也就是说,正在修复的数字中包括了可以在前线迅速完成检修、继续作战的坦克,也包括了被送往后方工厂进行大规模翻修的坦克。而后者甚至可能已经变成了零件状态,达到苏军“被击毁”的标准。所以,在观看二战时期纳粹德军的统计数据时,一些不明就里的朋友很容易被“正在修复”误导,认为这些坦克能够在短时间内重返前线。而这个数字非常可观,占到了第2装甲集群所有坦克的四分之三。


1943年5~6月,纳粹德军总共损失了12辆老式的II号轻型坦克、2辆III号和5辆IV号中型坦克(包括以这些坦克作为底盘的自行火炮)。此时,德军已经装备了更先进坦克,为何会损失如此多的II号坦克?其实,这就是纳粹德军独特的统计方式造成的结果。一线德军被炮火击中的先进坦克都是具有修复价值的,因此被划入“正在修复”,送往后方进行修理。而这些老式坦克在战斗中严重受损,被送到前线的检修工厂进行修复。


前线检修工厂在实际工作中,肯定是将性能先进、受伤程度较轻的新型坦克排到前面进行修复,而忽略了这些老式的II号轻型坦克。当这些II号坦克在这里已经被停放了数月之久后,苏军突然发起反攻,夺取了这个检修工厂,还是罢工状态的II号坦克就成为苏军的战利品。因此,纳粹德军才将它们全部划入完全损失,即“被击毁”状态。并非通常理解的,一线德军仍在使用这些坦克作战,被苏军击毁。这样的统计方式,就造成了我们无法通过这些统计数字,了解到纳粹德军的真实损失情况。


这种统计方式的差异,导致在冷战后期涌现出大量关于纳粹德军的“无敌神话”。当俄罗斯开始出现许多来自西方国家的文学作品时,读者会惊讶地发现,在许多战役的描述中,纳粹德军只损失了几辆坦克,而苏军损失的数量却达到了三位数。上世纪90年代初,在俄罗斯历史学界无脑反苏的大背景下,像鲍里斯·索科洛夫这样的伪历史学家表现尤其积极,他们愚蠢地将纳粹德军“被击毁”坦克数字与苏军在同一场战役中损失坦克数字进行对比,从而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


尤其是考虑到二战初期,纳粹德军处于进攻态势,就算坦克被炸成了零件,只要能够回收进行大修重新服役,那么它就是可以修复的,而非“被击毁”。正因为这样的统计方式,处于进攻中的德军并不用承认他们的坦克“被击毁”,这样的结果就是纳粹德军只损失了几辆坦克,苏军则损失了数百辆坦克。


一些没有相应知识储备的年轻人,看到伪历史学家罗列的如此触目惊心的对比数据,自然会认为纳粹德军都处于无敌状态,进而将苏联在卫国战争时期的巨大损失错误地归因于苏军坦克车组缺乏训练、军官愚蠢指挥、斯大林主义的血腥统治,还有任何他们希望得到的结论。而那些伪历史学家一再声称他们的“研究基于官方档案文件”,试图证明他们的权威性,这确实具有很强的迷惑性,但纸终究包不住火,真相终于到了浮出水面的时候。

译者按:


鲍里斯·索科洛夫编写的《二战秘密档案:苏联惨胜真相》被引进中国,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许多人认定为“历史真相”。当然,现在它已经沦为笑话。这说明,真相、真理的评判标准不是白纸黑字的著作。一篇权威部门的论文看似伟大、光荣、正确,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也可能变成垃圾。

图说:柏林战役为何是二战最大的坦克战之一?双方损失数字惊人
T-34与“虎”式坦克:苏联老兵讲述被88mm炮弹击中之后的遭遇
你熟悉的坦克战并非德军的“闪电战”细说二战初期苏德东线战局

为了保证主号封禁期间可以接收内容,请大家同时关注以下的避难所。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hawk26讲武堂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